“雙碳”目標下企業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研究
郭文馨1于澤 2 武文鈺3 孫沿東3
1.國能準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3.北京卓力管理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摘要:“雙碳”目標的實現需利用系統思維,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高耗能企業的低效資產退出是“雙碳”目標實現過程中重要一環,實施低效資產退出和企業發展動態平衡,既要符合環保要求又要滿足企業高效生產,本文從煤炭企業視角出發,分析了企業低效資產退出開展專項審計的重要意義,剖析了低效資產退出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闡述了對低效資產退出開展專項審計的必要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企業開展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的審計重點和思路,對于指導能源企業、軍工集團部分高耗能所屬企業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促進企業合規開展低效能資產退出活動,防止國有資產流失、資金浪費或其他舞弊風險,確保“雙碳”目標下低效資產退出活動的合規性具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合規管理
一、“雙碳”目標下煤炭企業開展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的背景及意義
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國發〔2021〕23號),要求將碳達峰、碳中和加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明確指出“深入挖潛存量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通過改造升級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中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雙碳”目標、節能環保等國家戰略下,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淘汰高耗能設備,建立清潔低碳的能源體系,對于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完成節能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十二五”期間,全國累計淘汰落后煤礦7250處、落后產能5.6億噸,煤礦數量由1.4萬多處減少至不到1萬處。 “十三五”時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累計淘汰退出煤礦5464處、產能9.4億噸,煤礦平均產能達到100萬噸/年以上,安全保障能力高的煤礦占比達到80%左右?!?/font>“十四五”礦山安全生產規劃》指出將繼續落實低效資產退出政策。通過科學手段,分類型、分措施處置低效資產,引導煤炭企業制定中長期規劃、健全資產退出保障機制,進一步加大落后煤礦淘汰力度,推進落后設備以及污染重的煤礦淘汰退出,引導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非煤礦山淘汰退出,逐步淘汰小型露天采石場。
數據來源:煤炭工業協會、開源證券研究所
圖1 “十三五”煤炭行業去產能數據
煤炭企業轉型升級,實際上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過程。煤炭企業要樹立危機意識,認識到企業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打好處置低效資產攻堅戰,合理處置低效資產,堅決清退不具有競爭優勢、缺乏發展潛力的低效資產,推動資源不斷向綠色低碳環保方向集中。由于煤炭企業生產的局限性以及轉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諸如低效資產退出申請不及時、專業技術人員能力不足、低效資產處置不恰當等,導致存在大量低效資產。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優化煤炭產業布局,強化科技創新,加快釋放優質產能,及時提出退出申請和實施專業鑒定。
開展低效資產專項審計是企業的創新之舉,煤炭企業可以結合內部審計資源,將低效資產審計納入年度審計計劃。“雙碳”目標下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可以從資產退出流程中了解煤炭企業資產管理措施,發現問題,進而倒逼企業完善內部控制,提高資產管理意識,加快資產更新換代。
二、低效資產退出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受國家政策及企業自身諸多因素的影響,如對國家政策理解不到位、片面追求投入產出比、不恰當的績效考核指標、專業技術人員能力不足、低效資產處置不恰當或過渡追求高精尖技術等原因,導致企業存在大量低效資產或資源浪費。
1. 2022年1月,國務院發布《“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指出推動淘汰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燃煤鍋爐和散煤,各省也相繼出臺政策,對一定蒸噸的燃煤鍋爐進行強制淘汰。部分企業對于國家加大落后燃煤鍋爐和燃煤小熱電退出力度理解不夠,認為將使用良好的設施淘汰,更換環保設備需要增加投資,經濟上不劃算,打小算盤,未能將環境污染治理的長期利益與企業發展的短期利益結合,低效資產退出主動性不強。
2.低效資產退出是一項非經常性業務,一般由資產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協調。實踐中,部分高耗能企業對低效資產退出重視程度低,機構設置不合理,而資產退出又涉及多部門,如資產使用、管理、法務、財務等部門,再有低效資產業務退出發生頻率低,部分高耗能企業可能缺少制度規定,程序不明晰,職責不明確,導致無法按照規章辦事,難以開展資產退出工作。
3.低效資產退出鑒定程序不規范、結論不科學,影響資產退出的專業性。首先,與低效資產退出相關的政策信息收集不及時,國家強制性淘汰指標掌握不足,信息敏感性差,未能跟上政策步伐;其次,資產管理人員經驗不足或缺少專業人員,未能從資產故障率、耗能情況等多方面綜合考察,對于淘汰能耗指標把控不到位,缺少關鍵分析。再次,高耗能企業選聘中介機構不嚴謹,專業鑒定能力不強,鑒定結論不科學,出具的技術鑒定報告不符合要求,影響鑒定結論的公允性。
4.績效指標制定不合理,強調安全、產量、進度、利潤等硬指標,忽視環保方面的考核指標設計。部分企業擔心低效資產退出被認定為國有資產流失,被問責,影響了低效能資產退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部分企業為了提高設備出動率,較少維修保養時間,搶工期、爭效益,未能合理評估設備使用狀況,一味追求高性能設備,造成不合理投資,導致資源浪費。
三、“雙碳”目標下實施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的必要性
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是企業資產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資產管理質量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低效資產,探索保留與退出產能動態平衡。企業應充分利用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淘汰高耗能、環境污染重的設備,利用科學技術降低CO2排放,向綠色企業轉型。推進生產設備節能增效,全面提升能效標準,推進設備更新換代。
降碳不是減掉高耗能產業,而是要促進產業走低碳發展道路。高耗能企業是耗能主力軍,即使在生產過程中引入先進工藝技術,也不可能立即改變其高耗能的特征。統籌實現降碳和經濟發展,需要科學規劃,理性思考。
實施低效資產退出專項審計一方面可以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環保不合規、決策審批、資產處置和資金管理等潛在風險,確保資產退出科學、合理、合規;另一方面,通過專項審計可以發現退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審計整改意見,完善低效資產退出程序,促進低效資產退出的規范性,增強管理人員合規、環保意識,提高資產管理水平。
因此,為合理處置低效資產,確保流程有效,科學開展技術鑒定,做好更新換代,防止違規行為發生,應當開展“雙碳”目標下的低效資產退出審計。
四、低效資產退出的專項審計重點
開展低效資產專項審計是企業的創新之舉,屬于管理審計的范疇,審計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方面
完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使資產管理機構發揮出1+1>2的效果。建立內部溝通機制,搭建信息溝通渠道,組建由公司領導及部門負責人參與的管理組織,同時由資產管理部門牽頭開展低效資產退出活動,保障內部控制體系運行有效,提高資產管理效果。
審計重點包括:一是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主要指組織機構設置是否科學,部門職責是否清晰,是否涵蓋低效資產退出全過程,流程是否順暢;二是規章制度的合規性,主要指是否建立了低效資產退出規章制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內容是否全面、合理,是否明確低效資產退出程序和標準,審批權限、程序是否清晰;三是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主要是指低效資產退出是否按照制度有效執行,是否存在制度與實際行動相脫節的情況。
(二)授權審批與集體決策機制方面
集體決策、分級管理是低效資產退出的管理原則,通過統一領導、分級審批的管理機制,保證程序完整,決策科學。
審計重點包括:一是授權審批設置的合理性和決策的規范性,主要指審批程序是否科學,是否做到逐級審批;退出是否經集體決策,是否經過財務、專業機構、資產使用等部門充分論證;二是退出手續的完備性,主要指低效資產退出是否由使用部門填寫申請單,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符合規定,重要資產是否有專業機構出具的鑒定報告;三是決策機制落實的有效性,主要指是否跟蹤決策落實情況,是否按決議結果開展工作,是否執行定期反饋機制。
(三)低效資產退出技術鑒定與論證方面
專業技術鑒定作為低效資產退出重要環節,主要是通過第三方機構,利用專業能力為低效資產退出提供技術支撐,加強低效資產退出結果科學性。企業應聘請專業機構聯合法律、財務、資產使用等部門,對低效資產退出進行技術鑒定。
審計重點包括:一是專業機構選聘是否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相關人員資格是否能夠滿足要求;二是中介機構是否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鑒定資產故障率、耗能情況等;三是鑒定報告數據是否準確、引用法規是否恰當、結論是否明確、報告信息是否齊全等。
(四)低效資產退出資產處置方面
采用恰當的方式處置低效資產是企業必須考慮的事情,處置方式包括整件出售、拆件出售、報廢處置等,企業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置方式,但對于涉密配件或涉密設備芯片等要進行脫密處理,防止泄密事件發生。
審計重點包括:一是資產退出是否選擇恰當的處置方式,處置方式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監督部門是否實施全過程監督;二是對于涉密資產的退出是否采取特殊處理方式,是否指定專人保管,秘密保護措施是否到位;三是出售資產時是否對低效資產相關信息進行披露,是否經專業機構評估,是否根據評估報告確定資產公允價值;四是核銷資產時是否嚴格把關、落實責任,是否逐筆逐項說明核銷原因,是否經相關部門負責人簽字確認等。
(五)低效資產退出財務處理方面
財務部門應根據低效資產退出處置方式,遵照企業會計準則將資產累計折舊、清理費用、殘料處置收入、保險賠償等及時登記入賬。
審計重點包括:一是會計處理的完整性,主要指低效資產退出會計處理是否完整,是否涵蓋處置、清理費用、殘料變賣收入等;二是會計處理的規范性,主要指會計處理是否計入正確的會計科目,是否計入恰當的會計期間,是否按資產處置流程及時登記入賬;三是收入是否存在不記賬,多記少記錯記等情況。
(六)低效資產的更新換代方面
實施低效資產退出,資產管理部門要綜合考慮選擇耗能低、效率高、符合環保要求的資產,及時采購、安裝調試,確保符合企業生產需求的同時也要滿足低碳環保要求。
審計重點包括:資產使用部門是否及時提出購置申請,采購程序是否合規,是否符合環保要求,能耗是否符合國家政策標準,有關部門是否對資產更新換代過程進行合規性、經濟性審查。
五、結束語
企業應建立以能效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加快淘汰低效設備,加強重點用能設備節能監管,強化使用、報廢、更新換代全鏈條管理,履行合規義務承諾,全面落實能效標準和節能要求。科學合理的淘汰高耗能、重污染的設備,不斷優化企業資產結構,實現低碳環保生產。